大学生家教好文鉴赏 由《陈情表》浅析忠孝文化
“忠”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“敬也,尽心曰忠”。原指心态中正,现多指为人正直,忠于他人,忠于国家。“孝”的解释为“善事父母者,从老省、从子、子承老也,”千百年前,由于尽忠需在遥远的朝廷,将军和战士们需去到边疆守卫,“忠孝不能两全”的问题也由此产生,西晋李密的《陈情表》中以个人的遭遇,家境为基础,抒发对朝廷的“忠”情以及对祖母的“孝”情,巧妙地向皇帝表达了内心的忧虑,且最终晋帝“嘉其诚款,赐奴婢二人,使郡县供祖母奉膳”。李密在忠孝间选择先孝后忠,对此我持肯定态度。
在中国传统社会中,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,并由此形成了儒家文化,后来孔子及其所创儒家学派对“孝”的思想观念加以发挥,“孝”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人的立身之本。汉标榜“以孝治天下”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孝的朝代。至于西晋,由于是以阴谋和屠杀产生的政权,统治者认识到是治国需要百姓普遍认同的思想来治理国家,巩固政权。而西晋李密早有孝名,适应统治者“以孝治天下”的需求,故被催逼到朝廷做客。一方面,把李密做为旗帜,向世人传达实行孝道的治国方略,另一方面又实行怀柔政策,显示其胸怀广大,由此可见,“移孝作忠”无不体现着忠孝文化在政治教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早在刘邦建汉之初,就开始重视孝道,在当时,忠君孝亲是许多人的追求。李密在当时就是忠孝之人的榜样,忠表现在他的政治上“且臣少仕伪期,历职郎属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,”而他的孝表现在他侍奉祖母时:“以孝谨闻,刘氏有疾,则涕泪侧湿,未尝解衣,饮膳汤药,必先尝后进”。可现实却是司马昭灭蜀,李密沦为亡国之臣。古人讲:做官如履薄冰,皇帝高兴时,臣为君之心腹;皇帝不高兴时,臣为君之土芥。因为他有后顾之忧,所以李密不敢“臣”一片磁石针。他对司马昭还不甚了解,又因当朝政权来路不正,盲目做官,安知祸福,他“辞不就职”是不宜做官而不是不想做官,于是他就以晋朝“以孝治天下”为基础,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帝价值观中去,现实与理想之间,忠于不忠之间的矛盾用孝来回避成为最佳选择,也不失为生存的技巧。
我认为忠孝是统一的。魏晋之后,历朝历代无论无论什么目的都大力倡导“以孝治天下”唐宋以后“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”,孝文化就由孝顺父母,扩充为爱社会,爱国家,谓之大孝。但在实践中,常常顾了国家顾不了小家,统治者自然希望臣子尽孝为国,所以就有了所谓尽忠就是尽大孝,不为父母的小孝而忧虑,而应“大孝于天下”。当“忠”演化为大孝时,忠孝便在时间上寻求到一种统一。而李密提出先尽孝,后尽忠,以报答时间长短做对比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,并让晋王相信了他,先尽孝后尽忠,使得忠孝上也达到了一种统一。
忠孝文化是贯穿于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,我们也理应传承这种精神。多陪伴父母,尽到责任,尽到孝的义务,忠于家庭,忠于伙伴忠于社会忠于国家!
大学生家教好文推荐
学校:其他
资历:其它
任教:小学全科,初中全科
学校:北京理工大学
资历:在校大四学生
任教:初中数理化,初高中
学校:首都师范大学
资历:在校大四学生
任教:小学全科,化学,
学校: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资历:在校研一学生
任教:初中物理,初中化学
学校:北京理工大学
资历:在校研一学生
任教:初三物理,初三化学
images/noPic.png学校:北京博文学校
资历:初中老师
任教:英语,初级英语口语
学校:海淀重点中学
资历:在职高中教师
任教:全科
学校:海淀外国语学校
资历:在职高中教师
任教:初高中英语,
学校:北京理工大学附属
资历:在职高中教师
任教:高中政治,,高三英
学校:贝乐学科英语
资历:
任教:英语